在中国,约60%的肝癌是因为乙肝和丙肝未得到正确治疗而引起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7月28日报告,估计中国约有9400万乙肝和丙肝的慢性感染者,但清楚自己感染状态的人不足五分之一,接受治疗的人更是不足十分之一。这造成多年来肝癌一直是中国的主要死因之一,而中国的肝癌负担占全世界负担的一半以上。世卫组织呼吁各国采取两项行动:一是“加大投入,消除肝炎”,二是提高对肝炎的认识。
许国辉先生
四川省肿瘤医院影像诊治中心主任兼介入科主任
电子科技大学 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分会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肿瘤介入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放射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放射医学质控中心副主任、介入组组长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实用放射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肿瘤预防与治疗》编委
长期从事介入诊疗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对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特别是原发性肝癌、肺癌、食道癌的介入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和参加卫生部及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罗德伦先生
成都诺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
诺恩基因—成中医产学研联合实验室 主任
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友企业家联盟 副秘书长
成都中医药大学 教授
全面参与并负责从新的诊断标志物和药物治疗靶标选择、分子设计、CMC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注册申报到产品上市的全过程,先后参与和负责6个创新诊断试剂和8个1.1类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其中4个获得新药证书,2个生物制品和2个创新诊断产品已经上市销售,具有丰富的临床和项目开发经验。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十一五”、“十二五”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在内的20余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累计获得课题经费支持超过2000万元;参与发表SCI论文13篇,申请和授权专利8项;其研究结果多次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如:AAO、WOC、ISOPT以及东方科技论坛、抗体药物及新药研发高峰会等国内外相关会议上进行专题报告。
黄健先生
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副院长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中国运筹学会计算系统生物学分会理事
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 常务理事
四川省免疫学会理事
成都市科技顾问团生物医药领域特聘专家
多家国际SCI刊物的编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三届专家评议(审)委员会成员
成都市科技顾问团生物医药领域特聘专家
常年聚焦免疫相关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尤其是生物淘选实验的信息平台建设、数据挖掘、虚拟淘选系统的构建与验证,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BMC Bioinformatic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相关成果被美国哈佛大学、北卡大学等国内外多个研究组认可并使用,成为淘选相关生物信息学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科研工作者。与此同时,致力于生物信息驱动的转化医学实践,近年参与多个生物技术新药开发项目;其中,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抗体受体融合蛋白康柏西普已获批上市,2016年被评为中国最具临床价值创新药,为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级的推动作用。
主持或参与国家或省市级课题5项;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发表SCI论文近50篇。论文被Science、Chemical Reviews、Nucleic Acids Research、Journal of Immunology等期刊论文引用1200余次。
陈伟先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18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SCI期刊(医学2区)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IF=5.919)副主编
四川省青年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信息专委会委员
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在计算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功能元件挖掘,RNA修饰和生物信息学算法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Bioinformatics>等生物信息领域顶级期刊中发表了SCI收录论文100余篇,累积引用6000余次,H-index为40;23篇论文先后入选了ESI高被引论文,1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级课题10余项,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丁维俊先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物学三级科研实验室”主任
成都中医药大学证候与精准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中医证候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中医药与微生物免疫学研究。作为国内最早的研究者之一,在中医证候-基因组学研究领域从结构基因组向功能基因组转型的初创时期,搭建的“证候-基因组”研究平台已初具规模。同时,基于核酸智能分析技术,在肾阳虚证的生物学内涵研究领域取得系列突破。在国内外率先将遗传学家系法引入中医证候的遗传属性研究,发现肾阳虚证糖代谢相关基因DCDC5新突变位点、SNP联锁不平衡模式、CNV多态性;初步揭示肾阳虚证畏寒肢冷等主症涉及以能量代谢为主的大量微效基因整合作用,患者线粒体基因组异常与表观遗传学调控模式异常,以及MAPK等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紊乱。开创微生物学与中医藏象、证候的跨学科研究,揭示肾阳虚唾液菌群与肠道菌群特征,发现针刺减肥调控肠道核心菌群/肠粘膜免疫等新机制。参与、主持8项项国家、省级科研课题研究,其中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了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
汤朝晖女士
成都中医药大学 副研究员 硕士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分会委员
世界中医联合会内经分会委员
世界中医联合会亚健康分会委员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中,积累了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担任“黄帝内经”、“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曾派往捷克、泰国等地担任中医教学工作。被九阵公益积善之家聘为专题讲师。擅长运用立体调养原则,即药物、膳食、运动及生活、情志调养相结合的方式预防治疗疾病。尤其在中医亚健康调理、内科疑难杂症治疗、身心调养等方面有独到特色。曾为多家单位、企业、团体及高级会所等开展系列养生讲座和进行健康养生指导。参与、主持10余项国家、部、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获得2018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开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参编教材、专业著作及科普读物多部。
朱江先生
成都诺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开发部总监
成都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负责新的诊断标志物选择、检测方法设计、临床应用、大健康产业应用、临床研究、承担立项研发到产品上市的过程,先后参与和负责6个探索性科研项目和4个产业应用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其中获得国家药监系统批准7个产品、申请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具有丰富的探索性研究和产业应用项目经验。近三年承担省市级课题4项,累计获得课题经费支持超过400万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